作者:苏珊
我平日很少看连续剧,随意调台时偶然看到了《武林外史》,就被 吸引了目光,欲罢不能。首先的感觉是国内竟能拍出如此高水平的武打 片,并且还有非常出色的演员。
沈浪无疑是该剧的灵魂,起初很纳闷,这个演员的名字没听说呀, 直到演过数集后,才把黄海冰与哈尔滨啤酒的广告联系起来,继而想起 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《书剑恩仇录》,那部剧是大陆较早的武打片,拍 得不是很好,我只断续地瞥过几眼,唯一的印象大概就是黄海冰扮演的 陈家洛了,但也只是觉得形象还不错。
在《武》剧中黄海冰塑造了形神兼备的沈浪,尽管并不十全十美, 许多朋友也提出些异议,至少80%是成功的。
大概是因为出道以来演的多半是武打片,所以沈浪的武戏打得很漂 亮,马上戏也很潇洒(似乎都没用替身),一招一势颇有风采,是全剧 中武戏拍得最好的。更为关键的是,武打戏拍到今日,观众最注重的已 不是眼花缭乱的特技镜头或扑朔离奇的情节,而是人物的神韵。沈浪之 所以在《武》剧中格外耀眼,就在于黄海冰把理想中武林侠士的凛然正 气、沉着冷静、灵活机智体现得出神入化,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。
沈浪的造型还算不错,近来荧屏很流行长发,不过在化妆方面似乎 有点画蛇添足,尤其是在前面几集与白飞飞的戏中;到了后面的戏中, 这个毛病才逐渐的改了。
与武戏相比文戏要略逊一筹,电视剧给沈浪加了一些打趣、说笑、 幽默的情节,效果不错,给人一种亲切感;原著中的沈浪简直是个神, 看不出喜怒哀乐。但剧中沈浪与白飞飞、朱七七之间纠缠不清的感情实 为败笔,似乎还没有跳出台湾言情剧的圈子。笔者认为应依照原著的风 格,沈浪虽挂念白飞飞却多为关切和同情,而对朱七七的感情则始终不 近不离、含而不露。古龙笔下的侠士大都是义薄云天,为朋友可两肋插 刀;对情则从容果断、潇洒自如,很少为女人所困。
虽说对黄海冰扮演的沈浪褒贬不一,但纵观现今国内的年轻演员, 很难再找出更合适的人选。内地影视圈有种怪现象,许多演员捧的名气 不小,演技却差得很远。许多剧目新闻不断、众人皆知,播出后却让人 失望。真正的好演员为数寥寥,尤其是年轻的男演员。依笔者看黄海冰 的形象不错,经过几年的磨练演技也趋于成熟,是一位极具潜力的明日 之星,希望他在踏踏实实地拍几部精品的同时,能够尝试不同类型的角 色,为更多的观众所认识和了解,定能成为最杰出的影星。
忆沈浪
一部《武林外史》
一位沈大侠
一天一集的专注
四十天转瞬而过
与你相伴就像一位挚友
突然离去
走的坚决、果断、不回头
音容笑貌却深刻脑海
那自信调皮的微笑,真诚关切的目光
那临危不惧的豪情,遇变从容的机智
凝聚成“刚柔并济”的风采
明知是一场戏,一个梦
理想中的人物,心中的偶像
距生活远在天边,又近在咫尺
怎会如此痴迷,挥之不去
留下一缕牵挂,一声叹息
感慨之后,伤心、气愤、抱不平
却发现自己的渺小、无能为力
希望,希望银屏再现熟悉的英姿
希望他能永远相伴
希望在明天,明天会更美好
《影视圈》编辑的话:
第一次听到“黄海冰”的名字,是“吉它”在拆阅读者来信时, 这位仁兄边阅边叨叨:“黄海冰,何许人也?一部《武林外史》竟受 到如此的关注!”于是问遍编辑部大、小、老编竟无一人知道,笔者 在慨叹自己的孤陋寡闻时,也敏感地意识到又一颗明星的升起。
如今,黄海冰的名字在编辑部已如雷贯耳。因为仍有读者写信连 续“轰炸”,不得已笔者使出浑身解数打听到黄海冰的手机,这回笔者实实在在地了解了黄海冰,一个为人诚恳、热情的大男孩,笔
者还特地为影迷朋友打探到了他的通信地址、网址。这是绝对准确的 噢,因为这是他亲口告诉笔者的。读者朋友尽可与他通信、上网浏览 他的网站一饱眼福喽。
通讯地址:(100011)北京市朝阳区黄寺大街甲3号都市家德物业206室
黄海冰(收)
网址:http://www.haibing.com
在众多的来信中,一位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名叫苏珊的读者比较 中肯地评价了黄海冰及他演的沈浪,笔者把这篇文章刊登如下,以飨 喜欢黄海冰的影迷朋友。
( 摘自《影视圈》2001年11月总第95期 )